教得樂

不夠高的籠子

話說在很久以前剛剛發現澳洲大陸之初,倫敦有一個動物園,特意從遙遠的澳洲運來了各種珍貴的動物,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袋鼠。英國人看見這壯碩的動物一跳一跳的走來走去,紛紛大感驚奇。

贏在起步點

近日看到一篇內地的報道,內容提到中央政府嚴禁幼稚園和小學提早向學生教授較高年級的課程,避免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原來,現在不少內地的學校為了吸引家長的報讀,它們都會已「優先教授」為賣點,例如:提早教授二年級的知識予一年級的學生。

一家之主

多年前,某天晚上回家,進門一刻已感到氣氛有點異樣,到了用餐的時候,看著菲傭姐姐和太太都低著頭不發一言地進食,便心知不妙。過了幾分鐘,氣氛還是一樣的胶着,我便乾脆請所有人(太太、菲傭、小兒)放下餐具,停止用膳,問清楚究竟發生甚麼事。第一個發言的是菲傭。原來她內心一直「心理不平衡」,在我們家工作那麼多年都很愉快,只是太太從來「不信任」她,每次在外購物,都要向太太拿錢,且一定要有收據。

與兒子睡前的十分鐘

與兒子睡前的十分鐘

作為家長,對於幾歲大的孩子,你跟他們說得最多的是甚麼呢?大概是﹕「穿多件衫!」「吃多一點!」或是圍繞著﹕「做咗功課未?」、「考試識唔識?」等。而我跟兒子的話題,卻是無所不談的,由學校的趣事,工作間的「血與淚」,繼而是社會國家大事都有,目的是讓小孩活在真實的生活中,知道種種的好與壞。每天晚上的睡前十分鐘,便是我們的「談天說道」的例行習慣。

履行承諾

曾參是孔子其中一位得意門生,是春秋末期魯國著名的思想家,他除了有豐富的知識外,他還有高尚的德行。有一天,他太太正要外出辦一點事情,他的孩子卻想跟著去,讓媽媽束手無策。終於,媽媽對孩子說:「寶寶乖,待媽媽回來時,宰一隻豬給你吃!」孩子聽了當然十分高興。

我的父親

小時候,父親在我的印象中等同一盒燕窩,因為自幼父親便離開我們兩兄弟,帶著大哥到婆羅洲(今天的汶萊)打工,一去便是十二年。每年年終父親總會寄回一盒燕窩給嫲嫲,把它燉成寶品,治療我的哮喘。直至父親回港工作後,他給我的感覺仍是非常「深奧」的,因為他很少說話,每次發聲,便有如行雷,我們幾兄弟唯一的行動便是敬而遠之,避免惹他的怒氣。

真正的「超人」

近日看到一篇內地的報道,內容提到中央政府嚴禁幼稚園和小學提早向學生教授較高年級的課程,避免影響兒童的健康成長。原來,現在不少內地的學校為了吸引家長的報讀,它們都會以「優先教授」為賣點,例如:提早教授二年級的知識予一年級的學生。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