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隨想

走出深淵

金融風暴後的數年,仍深陷財困,對前路感到渺茫。但天意弄人,不久太太證實懷孕,對我不但不是喜事,可算是噩耗。我在想,連自己也管不好,又怎能好好的養活小孩。等到兒子出世,我給他起名叫「力峰」,喻意作父親的我本來很想登上人生的山峰,如今我已乏力,還是留給兒子用力登上他人生的山峰,可想「力峰」這名子,隱藏著一份為人父親的落泊及悲情。

身教言教

認識張佳音姑娘(這是我少年時對她的稱呼),是從我的中學時期開始。那時她還未信主,在我所就讀的閩光書院作替課老師。那是中三的下學期,她正計劃到印度學法,就在香港等候簽證時,作了我的英文老師。我算得上是少數見證她信主前後改變的學生,並受益於她的身教和言教。

奇異恩典 改變世界

一天,小約翰對他的兄長說:「我要拋開顧慮,放下工作,專心敬拜神。」然後離家跑到沙漠去。一個星期後,他從沙漠回來,在門外敲門。哥哥沒有開門,只在門內說:「誰呀?」
「是我,你的弟弟約翰。」
「約翰已變成天使,從此不在人間了。」

奉獻的掙扎

年少時,曾經有次非常深刻的經歷,就是在一次團契聚會中,深受詩歌及聖言的感動,把身上僅有的10元都放進奉獻箱裡,完了團契,才嚇然發現原來自己身無一文,最後要由佐敦道徒步返回土瓜灣的居所,但邊行邊唱著詩歌,沒有因為「全奉獻所有」而心有不甘。

職場宣教前膽

近期「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發表有關香港教會普查的研究,有幾項發現值得留意。第一,中年信徒(45 – 64歲)較五年前顯著上升;第二,會眾男女比例的差距繼續擴大(37.7:62.3),男士似乎還是不太喜歡進入教會;第三,有效的佈道方法以關係佈道為主;第四,有顯著增長的堂會以小組牧養居多,而且多有提供社會服務。

千年一嘆

最近拿起余秋雨先生著的《千年一嘆》,一讀便彷佛走進了文化的巨輪,隨著余先生回到世界最重要的幾個文化發祥地,一窺時間對文化和文明的影響。時移世易,四大文明古國風光不再,有的更曾經飽受戰火洗禮,寶貴的文物更被搶掠一空。

書中其中一節提到余秋雨來到希臘巴特農神殿。在大殿的門口,一班由大學教授向他派發傳單,呼籲遊客支持並要求大英博物館交還巴特農神殿的文物。以下節錄了傳單的內容:

潛藏知識

最近和朋友討論將會去旅行的地點。有位朋友說:「黃山和西安等地方都去過了,都不知還有甚麼地方可以去了。」坐在另一邊廂的朋友馬上接說:「你去過又怎樣,這些景點的風景都會隨著四時轉變,每一次去都會有新的驚喜和體會呢。」聽罷,我認為這位朋友說的頗有道理,而這也讓我想起平常閱讀書本的方法。

思想牢房

泰國人視大象為靈性的動物,因為它們著實對當地人們貢獻不少。伐木業是泰國其中一個重要的產品,而在一些車子不能到達的森林地帶,人們會騎著大象,到森林把木材搬出來。倒是奇怪,為甚麼體型較小的人類能夠駕馭龐大的大象呢?記得早前看了一輯「探索頻道」,內容更講及人們騎著大象去捉大象的故事。明明只要伸一伸腳已經可以踏死人類,為甚麼大象仍然願意貼貼服服為人們服務,不追求自由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