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治

職場地震

《易經.繫辭下》裡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人只有不斷求變通,才會有進步,而達致恆久的優勢。因此,《易經.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亦表示人們應該不斷自我增值,以適應迅息萬變的環境。

這些格言不管是在人生的態度上,或是在企業的管理上,也可派上用場。現在不少公司都開始奉行這種管理方法──鼓勵創新,重視員工的意見,不斷改革。

企業從故事開始(二十一) 一個食品王國的誕生

嬰兒奶粉、即溶咖啡、雪糕……一提起以上三種食品上首屈一指的公司,大家會聯想起那間呢? 相信不少人也會即時想起了雀巢﹗

雀巢公司是由瑞士的科學家享利‧内斯特爾(Henri Nestle)於1866年所創立,為了針對當時居高不下的嬰兒死亡率及營養不良的情況,內斯特爾特意發明了母乳的代替品–加入營養劑的奶粉。

企業從故事開始(二十二) 摔不破的夢想

一直以來,手錶業一直由瑞士等歐洲國家獨領風騷。而日本、台灣、中國等地方所製造的手錶,則往往被人視之為次貨、易損壞。時至今日,日本的卡西歐(CASIO)均成功打入手錶的高端市場,背後又有甚麼的故事呢?

企業從故事開始(二十三)「斤斤計較」的老先生

這位老先生是全球知名的跨國公司的創辦者,現在他己經非常富有了,但他節儉的習慣仍然是改不了。這位老先生經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世界各地旅行,不過坐火車時他必定選擇坐二等車廂,乘飛機時從來也是坐經濟客位,他甚至喜歡在下午到菜市場挑選比較便宜的蔬菜、水果。這位節儉的富豪,就是宜家傢俬(IKEA)的始創人英格瓦‧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

企業從故事開始(二) 杜拜之路

杜拜,當我們聽到這個名字時,第一個印象一定是「石油」。不過我們又知不知道,現在石油出口收益只佔杜拜GDP的6%,杜拜正在進行一次歷史性的鉅大變革。石油,原來是一項快速消耗的能源,對於杜拜本來蘊藏量本身不多的國家來說,長期依賴石油工業確是不可能的。為了求存,杜拜近年大興土木,把自己搖身一變,成為中東的商業及旅遊大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窺探一下杜拜崛起之路。

工作從信念開始(一) 圖書館的聖人

「一個年輕人所能繼承到的最豐厚的遺產,莫過於出生於貧賤之家。」安德魯‧卡耐基(Andrew Carnegie)曾經如此說過。

在美國,亨利‧福特憑藉以流水線生產福特汽車,得了「汽車大王」的稱號;約翰‧洛克菲勒創立了標準石油公司,得到了「石油大王」的美譽;安德魯‧卡耐基則因雄霸美國鋼鐵市場,成為與福特、洛克菲勒齊名的「鋼鐵大王」。

企業從故事開始(三) : 玻璃式經營法

在我家的附近有間我常光顧的茶餐廳。有一天,當我在茶餐廳吃早餐時,聽到「哐」的一聲,原來是有名員工打破了碟子。後來與茶餐廰的老闆閒聊,原來他已用了不同的辦法,但仍然無法改善員工的粗心大意。假如你是這間茶餐廳的老闆,想要減少員工打破碗碟,你會怎樣做呢?

工作從信念開始(三) 渴望大海的遼闊

「若想建造一艘船,別叫一群人去採集木頭,別分派他們任務與工作,而是要誘導他們渴望大海的遼闊無垠。」這是安東尼‧聖修伯里的名句。是的,不少人工作的態度如像騎著狂奔快馬的騎士,漫無目的,更莫論對目標的響往。沒有這份從渴望而來的「火」,當挫折臨到,便以放棄告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