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成為小紳士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不時會遇到一些「估佢唔到」的事情發生,令我有時都「信心動搖」,懷疑自己有沒有能力教好同學。近年便有幾件學生的事情使我甚為不快。年前一位有理想、成績尚可的同學為朋輩強出頭冒認警察,犯上官非,被控坐牢四個月。兩年前又有一位畢業同學,不甘女友提出分手,一怒之下,把他們拍拖期間的自拍情慾照放上至互聯網,犯上「不恰當使用他人資料」罪,被判半年監。最近又有一位同學涉嫌偽造文件,只為了獲得某公司的購物優惠,案件仍在處理中。在公司裡多年前亦有一位年青人離職,拿走公司信函,偽造公司證明文件及推薦信,以圖找到一份更優厚待遇的工作。

看到上述這些年青人的行為,內心即使不願多作太多道德判斷,但我仍在想,甚麼的心態使他們作這些事情呢?結論是大概不離急功近利、不尊重人、不知天高地厚。然而正如《年少無知》歌詞所言:「如果命運能演習,現實中不致接納一生每步殘酷抉擇」現實的確很殘酷,因為命運不能演習,錯了就是錯了,一只錯會是滿盤皆落索。

但話說回來,年青人是不是真的如我所提到的幾位年青人的不濟?這又似乎不是。至少我經驗的大部份年青人,無論在學、在職場,都是有理想、有活力、有主見的。最近「香港集思會」就發表了一項調查,機構在去年10月至11月,以隨機抽樣方式透過電話訪問了1014名1990-99年出生的「90後」青年人,及訪問了117名「90後」服務工作者,包括:家長、教授、僱主,並發佈《第5代香港人-「90後」的自白》研究報告,當中提到現今90後有以下特徵:

一. 「冇得上網會死!」 App世代的網絡文化;
二. 「冇人能夠代表我!」 不再服從傳統與權威;
三. 「我是中國人!」 兩地文化融合卻萬萬不能;
四. 「搵錢不是最重要!」 人生不是只得工作;
五. 「我們重視生活質素!」社會不應盲目發展;
六. 「其實我們想結婚!」 非常傳統的關係觀;

如果大家仔細看,就會發覺有很多方面,「90後」和我們這一代還是有很多共同的價值觀。原來「90後」也不是「冇腳的雀仔」,他們也是想結婚生仔的;原來「90後」也不是喜歡反叛的,只是比較有個性,當我們明白多一點每代人總有其特別之處,我們作為「前輩」的,便會多一份體諒,和給予多一點空間給予「後輩」發揮。

在日常工作中,我經常會用到「風箏管理法則」,其實在家中亦管用。「風箏管理法則」的意思是管理人才時必要給他們適當自由度,讓他們盡情發揮天份,就像風箏一樣在天上自由飛翔。不過別忘記,風箏是有一條繩子繫著的,否則就會飛得不知去向,因此放風箏的人要懂得收放自如。

對著家中的小孩也是一樣,如果他們無試過和無跌過,那麼只是「溫室裡的小花」,他們是不會明白應有處世之道的。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多一點讓小朋友去試、去跌、去輸,讓他們明白到真正世界的法則。從跌跌撞撞的過程中,小朋友自然會成長。有年,家中小兒剛七歲,某天他嚷著要食雪糕,於是我就對小兒說:「不如你自行離家到不遠的便利店買。」小兒開心得不敢接受爸爸竟然相信他會辦得到,便拿著給他的八達通興高彩烈地走出門,進行人生第一次的購物,結果孩子也順利地買了幾杯雪糕回來一家人分享,孩子更說:「爸爸,我覺得這杯雪糕吃來特別甜!」可是實情是我並不真的完全放心小兒單獨上路,所以還是偷偷的躲在遠處瞪著他,作他「背後的男人」,默默地守護著他。

事實上,兒子在不同的階段都曾提示一些訴求。兒子在他三歲的時候問:「可不可以有一部playstation」,在五歲的時候問:「家裡可不可以有部Wii」,我的回答都是「不可以!」然後他都是同樣的回應:「為甚麼別人可以,但我們不可以?」我雖然不能完全說服他,還是拋下一句:「別人有別人的做法,我們的家自有我們的做法!」小朋友只有大惑不解地啞忍,但最終也給他小許甜頭:「在別人家裡則可盡情玩。」正是“戒買不戒玩”的政策。孩子今年十一歲,似乎對上述政策習慣了,生活沒有被“科技”玩意全面進侵,至少他還會閒來在悶中創作一些小玩意,例如用厠紙筒製作不倒翁、研究怎樣在密封的水樽中種植物;年前我們一家人更參加了一個應用電腦程式來推動LEGO組件,製成一個奧運開幕會場而獲得冠軍。可幸孩子還未問:「可不可以開facebook或微博」,但我已準備了我認為他會明白的答案,就是:「爸爸認為你還未能判斷甚麼可以和人分享、甚麼不應;甚麼是尊重別人… 這就正如不是凡是懂得開車的便有資格擁有駕駛執照。」他明白與否,答案還是:「不可以!」為孩子立下界線,循循善導,便會小一點「港男」、「港女」,無知的少年也會小一些,也減少行差踏錯、不知天高地厚的機會,

是的,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張白紙,作為父母的我們就是顏料,孩子的努力就是畫筆,我們將會協助孩子畫出屬於他們的彩虹的人生;若能讓自己的行為成為小孩子的榜樣,肯定小孩都能成為「小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