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享

要管理,不要MBA?

管理學大師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是經理角色學派的代表人物,經常提出打破傳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MBA 課程是「把錯誤的東西教給了錯誤的人」,主要論點有三,分別是:1)MBA學生中極少有人有過管理經驗。MBA學生在走進商學院前,可能已工作了一段時間,但很少有人做過經理。他們學習時進行的個案研究,與他們以前做過的任何事情都沒有關系。2)學生的自信心過強。

企業:由內而外

企業的名子,就是它的品牌,因此經營企業就是經營品牌。成功的品牌必須讓人認同企業和其員工的經營信念和工作態度。品牌不僅是一所企業的商標,更代表了整所企業的價值觀。從廣義上而言,它包括了企業的產品、文化、商譽及管理運作。一般人注意的只是品牌的外在一面,如:象徵、標誌及口號等。成功的品牌往往是簡單而容易被記憶的,例如:一看到某些顏色或英文字母就能令人想起它們的企業。

壓力變成動力

一年過去,各位打工仔有無期望老闆會為你的「盡忠職守」而給點讚賞呢? 我的經驗告訴我答案往往是否定的。老闆不「加辛」已是偷笑;做得好,在不少老闆眼中是應份的。老闆心裡暗揣:「我用錢請你來是打工,而你又不是來做義工,為甚麼要我稱讚你?」

八二分配的力量

你會否覺得自己在職場中懷才不遇呢?你又可曾懷疑自己是用錯方法做事呢?其實80/20法則和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只要我們能夠把握這個法則,可協助你有方向地追求卓越,不致盲目與別人比較。

80/20法則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的,80/20法則指出這世界上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工作和報酬之間都有著不能解釋的不平衡。

明日之職

近日收到一位署名「 Miss Chan Chan」的網絡朋友來信,談及對於前路感到一片迷惘。這位年過三十的女士直至數年前才成功從夜校裡取回失落了十多年的會考證書,現計劃繼續進修,但亦抱有很多懷疑,一是年紀不再年輕,要重新學習新技能感到吃力,二是現在很多職業泡沬,旅遊業似乎是其中一項她有興趣之行業,但深恐怕讀完又是一個爆破的夢。

激勵方法

在香港要找激勵員工的書,多如天上繁星,不是說要經常讚賞員工,便是說弄一些什麼「大食會」或旅行之類,千篇一律。一分鐘管理大師,肯。布蘭查在他的《一分鐘激勵》裏舉了七十七種激勵方法,但筆者認為只要有一種做不到,其餘的七十六種也是徒然的。書中說:「在給予精神上的鼓勵之前,別忘了先以金錢表示肯定。」不是說這一條規律可代表全部的激勵方法,但這一條肯定是必需的,沒有這個什麼也不用再談。

無悔一生

報載:「兩名工作表現出色、早前分別獲升職及讚賞的女精英,昨天幾乎同一時間分別被發現在沙田馬鞍山及元朗八鄉自殺身亡。其中一名死者是滙豐銀行分行經理,另一死者則是美聯物業「Top Sales」(金牌經紀)。前者不堪工作壓力而跳樓自殺;後者疑因投資期指失手,欠下巨債而燒炭自盡。」

職場上的卓越

在職場,單是盡力是不夠的,因為職場要求的是卓越,而卓越的標準卻是由老闆介定的。

試想一個在你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人物,細想他(她)特別之處。可能他(她)是一個有愛心、有目標、有生命力、積極、熱誠、懂得鼓勵人、關心人……的人。但將這些特質放在工作上,是否等同就是一個老闆眼裡卓越和有貢獻的員工呢?

投入顧客所思所想

我們常羨慕別人年年升職加薪,不解為何旁人總幸運地坐上白金升降機,自己卻永遠不出頭,究竟幸運之神喜歡降臨在哪些打工仔身上?

好員工的素質,不單包括用心,還要用腦;只要做好準備,便可用最佳狀態迎接工作上所遇到的每個客人,他們隨時會是李嘉誠,又或其貌不揚的富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