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治

得人心、得天下

有些企業和管理人員均曲解了「管理」兩個字,以為管理就只是「管束」員工,讓員工順著公司的政策走。於是,他們便制定了各種各樣的約束制度,要求員工每個步驟、每樣事情都嚴格按照公司的標準,如:上班期間不能談話,限制上洗手間的次數、髮飾和儀容等。儘管管理學之父泰勒在1911年所提出的「科學管理原則」的確能夠提升企業效率,但這些制度卻規範了員工的工作模式,使他們坐如針氈,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

要管理,不要MBA?

管理學大師亨利•明茨伯格 (Henry Mintzberg) ,是經理角色學派的代表人物,經常提出打破傳統的獨到見解。他認為MBA 課程是「把錯誤的東西教給了錯誤的人」,主要論點有三,分別是:1)MBA學生中極少有人有過管理經驗。MBA學生在走進商學院前,可能已工作了一段時間,但很少有人做過經理。他們學習時進行的個案研究,與他們以前做過的任何事情都沒有關系。2)學生的自信心過強。

企業:由內而外

企業的名子,就是它的品牌,因此經營企業就是經營品牌。成功的品牌必須讓人認同企業和其員工的經營信念和工作態度。品牌不僅是一所企業的商標,更代表了整所企業的價值觀。從廣義上而言,它包括了企業的產品、文化、商譽及管理運作。一般人注意的只是品牌的外在一面,如:象徵、標誌及口號等。成功的品牌往往是簡單而容易被記憶的,例如:一看到某些顏色或英文字母就能令人想起它們的企業。

從刺猬看管理

刺猬是一種群居的動物,而牠們全身都長滿尖刺。冬天時,刺猬都會聚在一起,互相取暖。然而,這並不是容易做到的一件事。由於刺猬身上都長滿了尖刺,如果牠們互相靠得太近,便會互相弄傷;但如果牠們分得太開,又得不到取暖的效果。最後,刺猬們都找到了一個最合適的距離,既可取暖,又不會弄傷大家。我們每天活在職場生態中,有時候也不妨向刺猬學習一下。

動了慈心

二零零九年第十五期的《南方人物周刊》記載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個只有十二、三歲的小女孩。有一天上課時,老師問這位小女孩:「你將來有甚麼理想呢?」小女孩回答說:「我想當一名城管。」老師都嚇了一驚,小朋友的理想通常都是很遠大的,不是當飛機師,便是當太空人。為甚麼這位小女孩卻想當一名職位甚低的城管呢?

發財先立品

傑里米.邊沁( Jeremy Bentham)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他提出了功利主義學說。簡單來說,功利主義指出:「道德的最高標準就是使幸福最大化,使快樂總體超過痛苦。也就是說:正確的行為就是任何能使功利最大化的東西。功利則泛指任何可以為人們帶來幸福和快樂,或阻止痛苦的東西。」對於一個社會來說,人們的總體利益最大化無疑是最大的原則。例如,政府在訂定任何政策時,必會衡量社會最大的利益。

民心所向

中國聖賢孟子曾經說過:「得民心者得天下」。不管領袖或政策有多麼的偉大,如果構思缺少了民意的基礎,最終也不會獲得成功的。最近備選特首的擬似候選人,均頻頻拋出各項鴻圖,或強調凝聚各方共識,以進行施政,但細心觀察他們過往的識見和主張,又是否長久活在群眾,知道民間疾苦呢?似乎還是忽然愛民、親民居多。

收放自如

韓非子有句名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虛而待之,彼自以之。四海既藏,道陰見陽。左右既立,開門見當」意思是指君主只要牢牢抓著主權,其他事情就交由臣民效力。君主清靜無為,讓臣民有發揮的空間,臣民自然會心悅誠服。君主愈是無為消極,臣民就會愈積極,這樣國家就會自己發展起來。韓非子聊聊數句已經道出管理之道的核心。

贏在經驗

一家網上賣鞋的公司,其經營口號是:「We deliver Wow thru Service !」大意是我們給顧客帶來的是驚喜;我的演繹則是:「我們賣的不單是產品,而是窩心的經驗!」若從這思維出發,我們便能理解為甚麼Starbucks的咖啡和酒店的High Tea那麼貴,因為他們賣的超越了產品,而是整個顧客的經驗。宜家家居便是其中的表表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