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職場

做個出色造鐘者

日前閱讀了《基業長青》( Successful Habits of Visionary Companies) 一書,該書在2002年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為20本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書籍之一。今次,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一個書中談到的重點---領袖是怎樣的呢?

你要去哪裡

在大學裡,每年迎來一批同學和送走一批畢業生。在新生輔導日,我均會向我任教的工商管理系的同學提問:你是否具備作為投身商界管理人的性格和特質呢?同學都是一貫地沈思、一臉妄然,好像從來沒想過。事實上,在面試的時候,這些被喻為「港孩」的同學都背著標準答案:報讀工管是父母、師長的意見,或是因為香港是商業社會,投身商界是理所當然的。說著,我也看到狀似父母兄姊的影子在外等候著。

迫出來的智慧

朋友剛剛買了一件傢俱回家。回家後,她馬上就嘗試按照著說明書組裝傢俱。但是她嘗試了很久也不能成功把這傢俱弄好。結果,她只好放棄並到街外逛逛。幾個小時後,朋友回到家中卻發現傭工已經把這傢俱組裝好了。於是,她就充滿疑惑地問傭工:「你究竟是怎樣把這傢俱砌好的呢?」這位傭工說道:「都沒有甚麼特別的方法。只是我不懂英文,故此看不明說明書,唯有迫自己動腦筋。」

眼睛在說話

美國哲學家勞夫.沃爾多.愛默生曾經說過:「人的眼睛和舌頭說的話一樣多,不需要字典,卻能從眼睛語言了解到整個世界。」研究指出,當人們溝通時,獲得的訊息只有7%是來自於字句的,38%是來自聲調,而有55%的資訊卻是來自於我們的身體語言的。所以,我們不要小看一些不經意的小動作,對我們的形象有甚大的影響。可有想過,小小的眼睛,蘊含建立領袖形象的學問。

以理服人

在職場上,基於不同的利益和立場,爭吵和糾紛是常有之事。適當的讓步和體諒著實可以讓事情得到疏理,但我們心中還是要有原則和底線的。如果別人的論點有違團隊的利益和宗旨,我們便要義正辭嚴地表明立場,更要準備好應變之法。

當下的工作 心靈質素

筆者的一位朋友,在過去數月,經歷兩次減薪,收入少了兩成以上;新年後公司不斷傳出裁員消息,每日上班,第一件事便是看看面有沒有大信封;加上擔心兩名年幼孩子的學費、生活費,心情非常沮喪。他的經歷,似乎是不少香港人的寫照。回想金融風暴後的幾年,朋友中不乏失業、欠債累累、甚或破產者;即使能保住飯碗,也難免超時工作、不斷自我增值、憂慮被裁,都是社會普遍的現象。

明日之職

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職業是有其週期性的,一般而言,很少行業能持續處於蓬勃的狀況。不但會受世界趨勢而影響,更會因為人力資源的供求而改變。 在未來的十年間,我覺得最有機會脫穎而出的行業可能是教育行業,所指的並不是幼兒教育或中小學,而是高等教育的教席。

轉化職場中的負面情緒

筆者認為我們既然不能避免地花上人生大部份時間在工作,而伴隨著的卻是工作壓力和不愉快的經驗,這種情況在金融海嘯下有增無減,當下的牧者幫助信徒面對及轉化負面情緒是刻不容緩的,特別是正面地處理負面情緒,與情緒共舞,為人生注入正能量。

頁面